北京:未来科学城扩展到170平方公里http://www.buildhr.com 2019年07月17日 10:28 作者:李泽伟 来源:北京青年报 北京青年报记者昨天从昌平区了解到,未来科学城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70.6平方公里,规划总建设用地约87.2平方公里,规划总建筑规模约7101万平方米,常住人口69万人。未来科学城分为三大片区,东区、西区、生态绿心都已明确范围和主要功能,东区打造“能源谷”,西区打造“生命谷”。整个科学城今年启动控制性详规,并明确了各阶段发展目标。 今年启动控规 未来将建高端医院 未来科学城位于昌平区南部,北至北六环,南至回南北路,西至京新高速,东至京承高速,未来科学城原规划10平方公里,现在已大幅扩展到170.6平方公里,今年将整体启动控规,东西向的定泗路也将升级为快速路。 未来科学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科学城从功能上划分为三大片区,东区、西区、生态绿心。东区占地43.5平方公里,包括未来科学城一期、未来科学城二期、北七家成果基地和北七家文化科技服务区,将打造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中心,已经吸引了国家电网下属机构等多家能源类企业入驻,这里将建设“能源谷”。 在未来科学城展厅,北青报记者看到,东区已经入驻14家央企下属的100余家单位,其中未来科学城一期占地10平方公里,也就是最先规划的10平方公里,建筑布局已基本成型,目前正在进行配套设施建设等,正在建设中的地铁17号线起始站为未来科学城北区站,往南还有一个未来科学城南区站,这两站周边正在同步进行城市综合体建设。一期到2020年将新建成33万平方米住宅配套,基本建成80万平方米城市综合体,提供学位1300个,提供5600套共有产权房和人才公租房。 西区占地60.7平方公里,包括沙河大学城、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工程技术创新园、科技服务产业园、先进制造产业园、百善综合配套服务区,将承载学科建设与人才培育,汇聚企业研发中心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西区将根据核心业态打造“生命谷”,西区北部为大学城。生态绿心位于未来科学城核心位置,占地66.4平方公里,将成为贯穿南北的绿色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规划上看,未来科学城将建设文化中心、体育中心、展示中心,还将建设公立学校、国际学校、幼儿园、高端医院等配套设施。 明年培育形成 一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据介绍,未来科学城的建设目标为,到2020年,创新资源加速集聚,在能源、生命等优势领域启动国家实验室培育,研究型大学数量达到7所,汇集不少于40家国家级创新平台,领军人才数量超过800人,国家级孵化平台总面积达到30万平方米以上。创新发展成效显现,国际PCT专利申请量不少于150件,创制国际标准数量不低于85件。引领昌平全域成长起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和产业集群,培育形成不少于8个百亿级企业、1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未来科学城东区宜居宜业、生态绿色城市建设成效显现,集中建设区道路网密度达到3.5公里/平方公里,15分钟社区服务圈覆盖率达到80%,保障性住房供应比例达50%,蓝绿空间占比达40%,新建区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达3%。 发展目标提到,到2025年,建成具有活力的创新之城。创新资源高度汇集,国家实验室培育框架初步形成,研究型大学数量不少于8所,国家级创新平台数量不少于50家,领军人才数量不少于1500人,国家级孵化平台面积稳定增长。形成创新发展引领局面,国际PCT专利申请量不低于400件,在先进能源、先进制造以及医药健康等战略必争领域形成独特优势,创制国际标准数量不低于130件,引领昌平全域形成17个以上百亿级企业以及2个以上千亿级产业集群。 东西区基本建成宜居宜业、生态绿色城市,集中建设区道路网密度达到6.5公里/平方公里,15分钟社区服务圈覆盖率达到85%,保障性住房供应比例保持50%。蓝绿空间占比达43%,新建区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达5%。 2035年研究型大学 不少于九所 发展目标提到,未来科学城到2035年,建成全球领先的技术创新高地。高端创新资源汇集,能源、生命领域研究水平世界领先,研究型大学数量不少于9所,国家级创新平台数量不少于60家,领军型人才数量突破3000人,形成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创新源泉不断涌流的生动局面。重点领域技术创新全球领先,国际PCT专利申请量不低于2500件,在先进能源、先进制造以及医药健康等领域解决主要瓶颈问题,实现关键核心技术安全、自主、可控,创制国际标准数量不低于200件,引领昌平全域形成3个以上千亿级产业集群。 全面建成宜居宜业、生态绿色城市,集中建设区道路网密度达到8公里/平方公里,15分钟社区服务圈覆盖率基本实现全覆盖,保障性住房供应比例保持50%,蓝绿空间占比达50%,新建区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达10%。 到2050年,建成创新引领、绿色生态、智慧人文的科学魅力之城。汇聚一批世界一流的科研机构、研究型大学和创新型企业,形成重点领域引领全球发展的创新核心,先进能源、先进制造以及医药健康等领域涌现出一批重大原创性科技成果,服务和支撑世界科技强国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