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工作
  • 写简历
  • 校园招聘
  • 高端人才
  • 海外人才
  • 高级技工
  • 新闻中心
 
建筑英才网 > 行业资讯 > 建筑行业资讯 > 3D打印建筑背后的"机器匠人" 中国或弯道超车

3D打印建筑背后的"机器匠人" 中国或弯道超车

http://www.buildhr.com 2019年08月15日 10:21 来源:解放日报

  到时候,现场会采用堆载的方法,用沙袋把壳体堆满。“均布式它是不怕的,所以我们会让它一半负荷,以及最不利点集中堆载,验证最不利的条件,还会做材料检验等。”袁烽很有信心。

  机器与人

  智能建造以后,需要什么样的人?

  应是两种人:一类是操作机器的人,一类是设计机器工具的人。

  记者曾在青浦观摩了一次打印过程:90后杨庆(化名)当天16时30分就完成了那天所有建筑构件的打印工作。机械专业大专毕业的他到盈创工作至今,一开始还感到新奇,现在已经习惯。他甚至可以在空闲时打手机游戏,“打印太快的话,工人来不及装”。

  人们可以将打印过程想象成做蛋糕,喷头就像裱花袋,调配的混凝土“油墨”就像奶油,根据设定路径,一层层堆叠。

  “工作环境完全不是一个概念了。”一位工人说,工作强度也低了很多,只需要把搬来的构件“扶一下,往那一搁就结束了”。

  袁烽说起去贵州参与扶贫时的感受:“现在的工地,40岁以下的工人很少。新一代年轻人,即使家里条件不好,下工地也是不肯的。”

  在乌镇工地上,22岁的操作工张运(化名)大专毕业,学的是机电一体化,从未砌过墙,只用两个星期就学会了操作这台机器人。

  包括建筑机器人在内的现今大多数工业机器人,都是一种可编程机器,通常只能被编程为执行重复的一系列运动。但要真正代替一线工人,建筑机器人遇到的复杂挑战,并非仅仅实现“速度”或者“效率”就大功告成。

  对于设计机器人的人,袁烽还是感觉缺人,“一般学设计的做不来”。

  今年7月,袁烽在上海做了一个关于数字建造算法的汇报,听众几乎都是建筑行业专家,最后不少人的反馈是“听不懂”。

  机器人建造早已开始跨界:建筑学、结构学、机械学、材料学、人工智能……以前,同济建筑系学生是基本不需要编程的。而今,袁烽带的硕士生周轶凡,每天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写程序、调试机器人。

  “建筑学是偏美学与人文的教育,要会画画、做手工、做模型、做设计。而编程是代码,是纯理性的。我们把两者混合,就引出一个全新的建筑数字未来。”袁烽说。

  比如砌砖机器人,除了运用建筑设计知识,还涉及到自动化、机械、电气等专业知识。其核心功能都是袁烽和学生们琢磨出来的。直到原型机做出后,袁烽才找了机械和自动化专业的朋友帮忙进行专业提升。

  “用机器代替人工,不单单是把人减掉,而是把新的人工用在计算赋能上。智能化时代,生产的所有东西都可以有微差。比如我们3D打印的构件,每个都不一样,砌的墙面、每个砖头的位置都不一样,这是自动化程序做不了的。”袁烽说,机器人加入建筑业的意义,还在于提升建筑的性能和美感。

收藏 | 关闭

扫描二维码

关注"英才网联"公众号

行业找工作手机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