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上的长三角”推进同城化http://www.buildhr.com 2020年07月15日 10:32 作者:顾阳 来源:经济日报 7月1日,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正式开通,这是横跨长江的第三座公铁两用桥。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建设被视为江苏乃至长三角地区加快高铁建设补短板、着力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举措。 借助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沿海沿江南向铁路由“曲线”变成“直线”,由“隔江相望”变为“跨江融合”,增强了上海作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有力推动了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进程。 历经近20年规划、6年建设,我国自主设计建造、世界首座跨度超千米的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7月1日正式建成通车。这是继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之后,横跨长江的第三座公铁两用桥。当天,沪苏通铁路也同步开通运行。 “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建成使用,终结了长江江苏段只能从南京长江大桥铁路过江的历史,更是打通了上海通往苏中、苏北以及淮海经济区和山东半岛的快速通道,对于进一步完善区域交通结构,促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江苏省政府参事、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研究员成长春说。 “跨江融合”绘出浓重一笔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在长江江苏段430千米沿线上,已建或在建桥隧共有22座。“跨江”虽说已不是难事,但拥堵问题确已严重困扰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以2008年建成通车的苏通大桥为例,当初设计日行能力为8万辆次,现在已达到了每日11万辆次至12万辆次,且夹杂有大量集装箱卡车,已成为南通往来上海公路线上的新堵点。”江苏省南通市发改委一位工作人员说。 即便是选择铁路,受制于长江天堑阻隔,南通、泰州、扬州等地旅客前往苏南、上海等地,都需要经过南京长江大桥中转。随着沪苏通铁路开通运营,这一难题终于得到根本解决。工作在上海、老家在南通的吴女士对此体会颇深:以前从南通到上海坐大巴要4个多小时,现在乘坐高铁走沪苏通长江大桥,最快仅需66分钟。 “以长三角三座城市的简称来命名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体现了都市圈概念。”成长春表示,当前我国都市圈进入了各种要素高速流动和交通共享时代,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将为江北地区“跨江融合”描绘出浓重的一笔,特别是以南通为代表的苏中、苏北城市,将真正实现从“靠江靠海靠上海”向“通江通海通上海”的转变。 从“靠”到“通”,一字之差的背后是雏形初现“轨道上的长三角”。据悉,作为国家Ⅰ级客货共线双线电气化快速铁路,新建成的沪苏通铁路不仅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八纵八横”最东部的一条铁路动脉,也是全国高铁网中沿海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上海、江苏两地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成长春表示,“轨道上的长三角”加强了国家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对接,构建起便捷快速的都市通勤圈,让沪苏通同城化发展成为可能。借助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沿海沿江南向铁路由“曲线”变成“直线”,由“隔江相望”变为“跨江融合”,增强了上海作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有力推动了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进程。 释放区域一体化杠杆效应 “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连通的不仅仅是上海、苏州和南通三座城市,长江南北也会因为这座桥而联系更加紧密。未来,它在促进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的杠杆效应值得期待。”国家发展改革委区域发展战略中心副主任夏成说。 据悉,多年来如果从沪苏通大桥北端的南通市通州区出发,到大桥南端的苏州张家港,尽管直线距离不到30公里,却要乘轮渡横跨长江,或绕行到百公里外的苏通大桥或江阴大桥过江,一趟行程下来动辄就会耗费两三个小时。 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交通不能拖后腿。正因如此,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建设被视为江苏乃至长三角地区加快高铁建设补短板、着力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举措,在促进长三角地区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基础上,助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事实上,不仅是大桥北岸的南通将直接受益,大桥南岸的张家港、常熟、太仓等县市也将从中获益。这些长期位居全国百强县前五强的县市,由此告别了不通铁路的历史,并一步迈入“高铁时代”,更加紧密地融入上海“半小时都市圈”。 在成长春看来,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打通了沿海咽喉,沪苏通铁路串联起了沿江节点,把长三角龙头城市上海与“最强地级市”苏州、“江苏新出海口”通州湾等地紧密连接在一起——向南可通过通苏嘉甬铁路衔接宁波,再通过东南沿海通道衔接珠三角城市群;向北与在建的盐通铁路和已建成运营的连盐铁路、新长铁路等连接,接入渤海湾和京津冀城市群,在鲁东、苏北与上海、苏南、浙东地区之间形成了一条便捷的铁路运输大通道。 “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虽然全程11公里,但这一铁路通道工程的全面贯通,其意义将远超一座桥梁对于当地交通改善作用,它带来的或将是整个长三角经济版图的重构。”夏成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