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副中心将掀起建设新热潮 实现8000亿元投资落地—— 城市副中心今年计划安排重点项目419项http://www.buildhr.com 2021年01月28日 09:24 来源:北京晚报 交通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率先突破三个重点领域之一,城市副中心将率先实现区域交通一体化。市人大代表、京投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丁树奎透露,“连通燕郊、三河的平谷线2021年将推进建设”。“十四五”期间,城市副中心还将大力推进轨道交通建设,初步形成“一环六横四纵”轨道交通格局,与中心城区的轨道交通达到6条,绿色出行比例达到80%。 2021年,城市副中心将打通几条断头路,与大厂和香河连通。2022年京唐、京滨城际铁路将建成。市郊铁路城市副中心线将向环京地区延伸。 构建京津冀金融风险 监测预警平台 城市副中心是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先导区。2020年,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在城市副中心揭牌。市人大代表、通州区委书记曾赞荣介绍,城市副中心正聚焦财富管理、绿色金融、金融科技等新兴金融服务功能,全力建设全球财富管理中心。城市副中心将研究探索依法合规开展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绿色债券、绿色股权投融资等业务,积极争取设立北京城市副中心金融风险监测预警与监管创新联合实验室,构建京津冀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平台。 “十四五”时期,城市副中心将以数字经济为方向,以绿色经济为特征,加快构建与主导功能定位相适应的现代产业体系。 新时代职业教育也将为绿色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市人大代表、北京财贸职业学院立信会计学院教师杜海霞说:“数字经济的发展对于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的智慧会计专业群就是对接产业需求,以技术赋能会计专业教育,将智能技术与专业课程体系有机融合,进行迭代转型。”目前该校开发了财务机器人应用、大数据财务分析等系列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数智化能力。学校的其他专业也在进行智能化技术转型。“我们培养的人才就是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于数字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技能型人才,这将为北京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优质人力资源支撑。” 市人大代表、通州区工商联主席赵静还从经济角度,提出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的建议。她认为,当前京津文化领域人才“虹吸效应”明显,“区域财税壁垒”与政绩考核制度存在障碍,区域金融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制约了京津冀地区文化产业相关人才、资金以及配套服务的协同发展。应建立合理的京津冀地区财税利益协调机制,将京津冀地区作为国家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试验区,探索跨区域税收分成共享机制、跨区域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由京津冀三地建立共同发展基金,破除流通和支付等环节障碍,推动三地在文化交易、文化消费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共同促进区域文化市场繁荣互利。(记者孙云柯 任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