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规划师点化街区之美 留住乡愁更宜居http://www.buildhr.com 2021年01月28日 09:28 来源:北京日报 城市的街区和胡同,一头连着历史与文化,一头连着生活与向往。只有将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有机融合,北京城才能流光溢彩,真正成为和谐宜居之都。如何在街区治理和公众参与之间架起桥梁,让规划力量下基层,成为保障北京新版城市总体规划落地实施的一种探索。 2019年5月,北京在全市街道、乡镇推行责任规划师制度,成为全国首个将责任规划师制度写入城乡规划条例的城市。经过一年半的实践,责任规划师制度渐成体系,301个责任规划师团队覆盖318个街道、乡镇和片区,以专业力量助力基层治理创新。 遇见社区、走进社区、融入社区 1月7日,2021年的首个寒潮还没结束,早间的最低气温达到零下19.6℃。上午10点,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核心区规划所主任工程师赵幸如约出现在东四六条胡同口。此刻,她的另一个身份是东四街道的责任规划师,刚刚施工完成的东四“美丽院落”环境提升项目,便出自赵幸和其他几位责任规划师之手。 “从朝阳门街道到东四街道,责任规划师这个身份已经伴随我整整6年。”赵幸说。2014年,东城区朝阳门街道率先试点责任规划师制度,由于曾协助街道推动注册史家胡同风貌保护协会,赵幸所在的北规院团队第一次以责任规划师身份进驻社区,并取名“社区培育规划研究中心”,寓意促进社区健康发展和市民精神营造的团队。 “老城内大杂院拥挤不堪,人均居住面积小、生活配套有限,居民对生活条件的改善呼声很高。”赵幸所在的责任规划师团队以公共空间和公共服务设施为切入点,开展大杂院公共空间提升试点项目,邀请居民一起,针对院内杂物乱堆、地面低洼、环境差等问题做了细致梳理,重新设计改造。同时,团队还鼓励居民制定小院公约、选举小院管家,并设公共维护基金,初步建立起院落公共空间的自治机制。 “从遇见社区、走进社区、融入社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从外来的专家变成内生参与者,从做项目变成建机制,从空间规划变成社区规划。”赵幸说,带着朝阳门街道的试点经验,2017年她又来到东四街道,参与到东四街道的规划工作之中。 2020年,东城区启动平房区院落公共空间环境提升试点工程,要打造一批风貌古朴、环境宜居的“美丽院落”,东四街道也在其中。经过前期的院落征集和调研,确定了流水巷40号院、育芳2号院、东四三条17号院和东四四条83号院四处院落。 “4个院落一院一策、分步推进,不仅满足居民需求,还要呈现各具特色的别样美丽。”赵幸说,四处院落已形成体现历史建筑修缮、基础设施改造、儿童友好、微花园营造等多方面特色的设计方案。拿东四三条17号院来说,17号院属于保存相对完好的历史遗址,院内仍能看见垂花门遗址。于是,责任规划师团队参考垂花门样式设计了“动动”花架这一家具化的装置,既能展示历史信息,还增设了会动的摇椅、花架、文创墙,给居民提供休闲空间。 |